皖北文化研究

  • 新时代古装戏曲的多维价值研究——以宿州泗州戏、坠子戏为例

    何亦邨;

    为深入探讨新时代古装戏曲在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本研究以宿州泗州戏、坠子戏剧团编创的古装戏曲剧目为典型案例进行文本分析。研究表明,新时代古装戏曲的价值体现是多维度的,具体涵盖历史传承、审美体验、创新发展及现代反思四个核心维度。宿州泗州戏、坠子戏的古装剧目创作实践,不仅有效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精髓,更通过创新表达契合了当代文化发展需求,为传统戏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

    2025年08期 v.40;No.27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皖北民歌的历史渊源考

    戴蒙利;

    探索皖北民歌历史渊源,对于皖北民歌音乐文化建设发展、打破皖北民歌传承困境、提升皖北民歌推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跨学科多维度视角对皖北民歌历史渊源进行研究,能够梳理皖北民歌历史发展脉络,增强皖北人民对本土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自信。文本论述皖北民歌发展源头、历史发展脉络,阐述其在推进皖北风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通过对皖北民歌的起源、发展、繁荣、流变、创新等各个阶段深入考察,可进一步丰富皖北地方音乐文化史料研究,培养皖北人民对地方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2025年08期 v.40;No.270 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思政理论与实践

  •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研究与对策分析

    李连洁;於谋芝;

    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作为个人成长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核心纽带,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集体归属感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交往模式的构建,文本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的现状,发现当代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自我意识较强、自信心不足、交往意识与技能薄弱及功利性明显等问题。其主要成因可追溯至家庭成长环境、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特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完善、社会环境变化与网络影响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韧性、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育人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等途径,旨在构建健康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助力和谐校园建设。

    2025年08期 v.40;No.270 9-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

    郑爱龙;董建民;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价值。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也是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研究表明,目前在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各学段衔接不畅、各自为战,融入方式单一、方法不足,新技术运用不够、效果不佳等问题。为积极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校和思政课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遵循教育规律,有序推进红色文化的融入;建立沟通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跨学段交流;创新运用形式,营造红色文化融入的良好氛围等。

    2025年08期 v.40;No.27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乡村振兴研究

  • 湖南省县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辉;张黎;

    探究湖南省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绿色转型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5—2020年湖南省86个县域的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水平,并运用Tobit模型评估该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湖南省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距显著。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湖南省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为正,水利工程供水量的影响显著为负。据此提出对策建议:构建节水型绿色管理机制,依托经济增长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

    2025年08期 v.40;No.270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就业联动的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以皖北地区为例

    徐双军;

    通过聚焦数字经济赋能皖北地区城乡就业联动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其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要素流动、协同产业结构、社会服务均等化机制,能够有效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推动产业协同升级,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从而促进城乡就业联动。在实践层面,皖北地区近年来在经济融合、就业结构多元化、城乡空间联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数字鸿沟扩大、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政策协同机制短板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夯实数据要素基础支撑、推动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构建政策协同保障体系等优化路径。本研究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城乡融合就业联动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2025年08期 v.40;No.27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经济与管理

  •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工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研究

    束东东;刘红波;刘相杰;

    为应对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世界各国出台了一揽子气候政策。然而,气候政策调整与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经营决策。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深入研究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首先,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而环境保护税征收会抑制这一效应。其次,异质性分析表明,该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更显著。动机分析发现,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是高级管理人员追求私利,而不是缓解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表明,多元化经营最终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和国有企业环境投资的减少。

    2025年08期 v.40;No.270 30-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桂海霞;张雨涵;李慧宗;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顺应新时代我国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选取2014—2023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其耦合发展时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十年间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则呈现出增长趋势。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相关性以及空间聚集效应。最后,从区域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建议,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

    2025年08期 v.40;No.27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国家审计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用、困境与突破路径

    黎娜;段小明;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状,指出跨区域发展中存在“协同不足、政策落地困难、项目建设效率有待提高以及资金使用绩效亟须提升”等问题。在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框架下,阐释了国家审计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当前审计实践现状,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审计工作中存在“三省一市审计协同度不高、‘共同审’与‘协商审’项目较少、缺乏以资金流向为主线的联动审计”等困境。最后,提出国家审计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2025年08期 v.40;No.270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艺术与体育

  • CPS模型介入孤独症儿童电子绘本的设计研究

    佘慧莉;王思雯;蒋文婷;蒋瑜;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是一种提升儿童学习能力的重要教育干预方法。文本将CPS模型中理解挑战、生成想法、准备行动、落实方案四要素与绘本内容、互动设计和艺术活动相互映射,进行电子绘本创新设计。为了验证效果,团队公开招募24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教育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功能提升均有效果,而CPS模型设计的电子绘本对被试者的社交、感知觉及健康行为有更好提升。基于以上研究,文本总结出CPS模型介入孤独症儿童电子绘本的设计要点,以期探索数字赋能孤独症儿童艺术治疗的干预新范式,促进艺术治疗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v.40;No.27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从口述史角度看安徽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张源宁;

    基于安徽地方戏曲传承人的口述史料,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聚焦安徽地方戏曲生态的历史积淀、当代困境与现代转型。安徽地方戏曲的历史记忆呈现宗族传承、剧谱散佚与舞台程式留存不全等特点,并面临传承模式失序、市场生态失衡、创作机制失调等现实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老带新”传承体系、拓展“多元融合”传播路径、激活“守正创新”市场动能的立体化发展策略,为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路径。

    2025年08期 v.40;No.270 57-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陶行知健康教育内涵及其对学校体育的实践启示

    汪轶群;胡兰;

    为促进新时代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简要分析了陶行知健康教育内涵,探索了陶行知推动健康行动的学校体育实践应用:以身体健康教育实践为基础,创设学校体育增强体质实践场景内容;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导向,支持学校体育育心功用发挥;以社会适应教育实践为归属,确保学校体育指向社会生存行动框架;以道德健康教育实践为准则,推动学校体育培育“真人”使命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陶行知全面健康教育学校体育实践启示:重塑健康教育目标,推进健康观从单一走向全面;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向生态化健康课程转向;构建支持性环境体系,整合家庭、学校与社区健康促进力量;坚持育人为本理念,回归教育初心与价值追求。

    2025年08期 v.40;No.27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老年人健康满意度与积极老龄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谷梦云;戴鹏;

    为考察老年人健康满意度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机制,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运动依从性量表与积极老龄化量表对皖北6城市971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建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老年人健康满意度对自我效能感、运动依从性和积极老龄化均具有正向效应;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对运动依从性和积极老龄化有正向效应;老年人运动依从性对积极老龄化有正向效应;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和运动依从性分别在健康满意度与积极老龄化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和运动依从性在健康满意度与积极老龄化之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打造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夯实“智慧体医养”融合基础等层面促进老年人健康满意度,实现积极老龄化。

    2025年08期 v.40;No.270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

  • 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成效探究

    张倩;毛樱茜;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其教学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结合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的新趋势,概述了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创新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文本分析了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育人的现实问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不高、融入度不深。进而探讨了以下优化路径:运用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开发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创意产品;利用数字媒介优势,构建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网络;紧跟数字化时代大潮,创新分享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同步数字化时代发展,助力教师教学能力重构与提升。

    2025年08期 v.40;No.270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徽;林啸啸;韩传龙;张妮妮;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同向、内容互补、方法协同的共生关系。高校推动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二者融会贯通、同向同行的现实要求。但实践中仍存在劳动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定位不够明确、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健全、劳动教育资源建设不足等现实困境。尝试通过构建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打造多方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等举措,为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08期 v.40;No.27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