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兰;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文本通过文献研究法,探讨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当前存在学生文化认知偏差、教师专业素养有所差异与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为解决现实困境并提升育人实效,应主动增强优秀文化认同感,加强“课程思政”的队伍建设,拓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2025年04期 v.40;No.266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卢景昆;王冬越;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素养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字化内容创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交流协作和数字化安全等多方面要素。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数字素养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拓展思政课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数字素养培训、统筹思政课数字资源的规划与建设、构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以及强化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组织保障等,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40;No.266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俞念胜;
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政治命题,始终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不同的重要历史时期。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了中国古代有益的治国思想,就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这一重大命题给出了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两个答案”具有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革命实践到新时代治国理政、从外部人民监督到内部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征。需要在突出“两个答案”的独特优势、发挥“两个答案”的正向相促作用和在“两个答案”的结合中彰显国家治理效能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合力。
2025年04期 v.40;No.266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蔡良辰;
为了解当代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文本概述了当前网络亚文化的发展现状,剖析了青年网络亚文化群体的特点: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交织,注重个性释放;年轻人在“小时空”内形成紧密群聚,而在“大场域”中疏离开来;群际壁垒容易打破,代际差距却难以跨越;通过解构生活中的痛点,精准幽默地进行表达;网络亚文化中的“分子”构成呈现稳定态势,而“分母”则持续动态演变。在引导方向上探讨了若干途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元引导网络亚文化行为。研究发现,塑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025年04期 v.40;No.266 20-2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